教科书删除“康乾盛世”:清朝的统治,被美化了吗?
最近,关于教科书是否应该删除"康乾盛世"这一表述的讨论,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。有人说这是"去中国化",有人说这是"还原历史真相"。作为一个研究清史多年的历史爱好者,我想说:这件事,没那么简单。
最近,关于教科书是否应该删除"康乾盛世"这一表述的讨论,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。有人说这是"去中国化",有人说这是"还原历史真相"。作为一个研究清史多年的历史爱好者,我想说:这件事,没那么简单。
隆科多出自勋贵豪门佟佳氏,在清朝早期,光是皇后,佟佳氏家族就出了两位。一位是顺治的孝康章皇后,康熙的生母,论家族关系,孝康章皇后是隆科多的姑妈;另一位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,孝懿仁皇后,论家族关系,她与隆科多更近,是其亲姐姐。
女侠谋杀说、宫女杀人说、丹药毒杀说等等猜测传遍民间,那在真实历史中,雍正到底死在了谁的手上?
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,雍正帝的子嗣情况一直备受关注。雍正一生育有 10 个儿子,4 个女儿 ,但最终活到成年的儿子仅有 4 位。在这些皇子中,爱新觉罗・福惠虽未活到成年,却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,他是雍正帝第八子,生母是敦肃皇贵妃年氏 。其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
朕听闻各地的土司,很少了解法律纲纪。常常对所属的土民,进行各种各样的摊派勒索,比起官府征收的正常赋税,不止多出数倍。
钱钟书先生在《围城》中描写过方鸿渐刚从国外留学回来后,家里父母开始为他谈婚论嫁的情景。当时谈到与他同船回国的苏小姐家背景太强,不适合结亲,母亲便又提起了另一位姑娘。随着话题展开,重点逐渐从那位姑娘身上转移到了她家的父亲和兄长上。正如文中所说:“现在的父母在说亲
雍正的死因至今仍是历史学界和民间讨论的热点话题,尽管有官方记录和民间传说,但真相仍众说纷纭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雍正的死因及相关背景。
乾隆皇帝(1711年—1799年),名弘历,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,普遍被认为是雍正皇帝(1678年—1735年)的亲生儿子。雍正皇帝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,他的母亲是孝敬宪皇后钮祜禄氏。乾隆的家族背景和父母的影响在他的统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上篇我们说到,中国古人研究并痴迷于炼丹术,请方士炼丹。假如请来的方士道行很高,而且他也很幸运,真把金丹炼成了。炼出丹之后,方士的工作就结束了,最后一步得靠自己了,需要把这个金黄色的丹吞到肚子里,看能不能跟这个丹融合。如果能跟这个丹融合,人就有可能能够得道飞升,
英国商人可谓把这句话诠释的淋漓尽致。作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,英国人凭借着玻璃球、自鸣钟这些初级工业品赚遍了全世界的钱。然而在“天朝上国”大清这里,英国人吃了瘪。
在今年1月20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上任当天签署行政令,就组建了名为“政府效率部(DOGE)”的顾问委员会,并由企业家马斯克牵头,旨在精简政府机构,削减政府开支。
雍正登基不到24小时,刀光闪过畅春园!康熙尸骨未寒,60年心腹太监竟被连夜处决?这波夺命操作背后,藏着比《甄嬛传》还刺激百倍的权力厮杀!
1722年11月14日凌晨,北京城飘着初冬的雪。内务府总管赵昌的惨叫声划破畅春园的寂静,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在日记里写:“惨叫持续了足足53分钟,像钝刀割肉的声响。”这个服侍了康熙54年的老太监,成了雍正王朝祭旗的第一滴血。
家人们!谁能想到康熙爷刚咽气,雍正就连夜砍了老爹贴身60年的太监?这操作比《甄嬛传》里华妃赐夏冬春一丈红还狠!今天咱们扒一扒,这个让新皇帝睡不着的赵昌太监,到底握着什么要命把柄?
"老赵啊,你跟着老爷子这些年,真是辛苦了!"雍正攥着染血的圣旨,盯着跪在地上的内务府总管赵昌。这是1722年11月14日的凌晨,紫禁城刚敲过三更的梆子,畅春园里的血腥味还没散尽。
清代海宁有两大望族,一个是陈家一个是查家,查慎行是康熙朝进士,清代著名诗人,他的两个弟弟查嗣庭、查嗣瑮都是翰林,另外堂兄查嗣韩是榜眼,侄儿查升是翰林院侍讲。查慎行的大儿子克建、堂弟嗣绚也都是进士,当时称为“一门七进士,叔侄五翰林”。
雍正琺瑯彩代表了清代宮廷藝術的極致追求,其技術難度與審美高度至今難以超越。雍正帝審美極高,親自過問琺瑯彩的設計,甚至參與畫稿審定和釉色調配,要求器物“精細雅潔”。
天津,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,其历史源远流长。在遥远的过去,天津所在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,历经数千年的地质变迁,黄河泥沙不断淤积,才逐渐形成了冲积平原。古黄河曾三次在天津附近改道入海,对天津的地貌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直到金代,黄河改道南移,夺淮入海,天津的
《甄嬛传》从2011年播出之后好评如潮,直到今天也是常看常新。很多观众看这部剧不下十遍,每一遍都会被剧中的细节所打动,这其中就不乏有一个细节,就是雍正帝大胖橘这一生权势滔天,但甄嬛瞒住自己的一个秘密,雍正到死都不知道,而这件事就隐藏在大胖橘最疼爱的子嗣双生子身
广彩瓷器是使用景德镇烧制的白瓷胎,在广州加彩并二次低温烧制的彩瓷。它的诞生与清代早期中西贸易的繁荣密不可分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开海后,广州成为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,由于欧洲彩料的输入及订烧瓷器贸易的兴盛,广彩瓷器应运而生。